摘要:近日,铜川市耀州区教育体育局公布了耀州区2019年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实施方案及学区划分一览表。具体如下↓↓↓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合法权益...
近日,铜川市耀州区教育体育局公布了耀州区2019年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实施方案及学区划分一览表。具体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合法权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学校优质均衡发展,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教育的机会,确保2019年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有序推进,维护社会稳定。
二、组织机构
为确保我区2019年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顺利开展,区教科体局成立以局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领导小组,全面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全区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教科体局基教一股,基教一股股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组织实施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
三、总体原则
1、坚持免试就近入学原则
义务教育坚持“免试、就近、划片、派位、全部”入学原则,按照“户籍为主、居住证为辅、就业经营补充”的入学方式,确保适龄儿童、少年依法接受义务教育。
2、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
通过多种形式向社会公开招生方案、招生计划、招生范围、招生程序、报名条件、录取结果、咨询方式,充分接受社会监督,实行阳光招生,确保招生入学工作公平、公正、公开。
3、坚持先登记后注册原则
按照“学区划分、学校登记、教科体局审查派位到生、全部入学、公示公告”的规定实施,优先安排本辖区内户籍与实际居住地一致的适龄儿童、少年登记注册入学。新落户人口子女与原户籍人口子女同等待遇。凡符合新生入学规定的学生,按规定登记注册入学。
四、招生对象
小学一年级的招生对象为符合义务教育法规定“年满六周岁”,即2013年8月31(含8月31日)以前出生的适龄儿童;
初中一年级招生对象为目前就读我区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我区户籍回耀人员子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
五、招生入学
1、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
按照“户籍登记为主、住房登记为辅、就业经营补充”的原则登记入学。各小学于5月20日至5月31日优先安排本辖区内户籍与实际居住地一致的适龄儿童、少年就近登记入学,学校发放《义务教育入学通知书》。5月31日至6月30日再根据登记入学人数和学校资源分布情况,在辖区内统筹安排其他情况的适龄儿童、少年有序登记入学,学校发放《义务教育入学通知书》。对于受招生规模限制不能全部接收居住地适龄儿童入学的小学,由区教科体局统筹安排就学。
初中学校采用对口直升方式招生,即片区内所有小学毕业生直接免试升入对口初中;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毕业生直接升入本校初中部就读;未在户籍所在学区小学就读的学生,如申请升入户籍所在学区初中,持户口簿、《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和《小学毕业生登记表》,于5月31日至6月30日到户籍所在初中学校登记。对于受招生规模限制不能全部接收居住地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的初中,由区教科体局统筹安排就学。各初中学校于6月30日前向所辖片区内小学毕业生发放《义务教育入学通知书》。
2、随迁子女入学
进城务工人员是指非我区户籍并取得耀州区居住证的务工人员以及我区其他镇(街道)户籍到主城区合法稳定居住务工的人员。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工作坚持“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全日制公办学校为主”的原则,实施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四证审核”(户籍证明、居住证明、务工证明、流出证明)制度。
“四证”具体内容:
户籍证明:随迁子女与父母同一户籍的户籍簿及父母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居住证明:随迁子女父母双方或一方在耀州区居住证或在我区合法稳定居住的证明。其中,非我区户籍务工人员提供耀州区居住证及相关材料;我区户籍进城务工人员提供由社区办理的居住证明及相关材料。
务工证明:随迁子女父母双方或一方合法真实有效的劳动务工合同或工商营业执照等相关材料。
流出证明:非我区户籍务工人员提供由所在地学区学校和流出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开具的流出证明。我区户籍进城务工人员提供《铜川市耀州区义务教育阶段新生流出登记表》证明(附件3)。
以上材料家长需准备原件和复印件,除流出证明原件外,其他原件审验后退回,流出证明原件及其他证件复印件用于存档。
进城务工人员要对其提供的材料真实性负责。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于5月31日至6月30日登记辖区内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发放《义务教育入学通知书》。对确因容量限制、接收有困难的学校,区教科体局统筹就近安排到辖区内其他有空余学位的学校入学。
3、特殊教育
依法保障辖区内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对能够在普通中小学就读的,要依法保障就近方便随班就读;不能随班就读的要进入特殊教育学校或实施送教上门,确保其接受义务教育。
4、民办学校招生入学
民办学校招生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相关规定和教育部公办民办学校同步招生要求执行;民办学校招生坚持“市级统筹指导,区县具体实施”的组织管理机制,由区教科体局负责管理并监督实施。各义务教育民办学校招生计划由区教科体局依据学校现有校舍、师资、设施、设备等办学规模条件,按照部颁班额标准核定民办学校招生计划,报市教育局核准后,下达学校执行,义务教育民办学校要向社会公开学校的办学情况、招生计划、招生方式、招生安排以及收费标准等相关信息。义务教育民办学校不得超计划招生,不得提前录取学生,不得跨市域招生,不得通过考试或变相考试等方式招生。招生过程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招生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布。对报名学生数超过招生计划数的民办学校,采用电脑随机派位与面谈相结合方式招生,对报名学生数未达到招生计划数的民办学校,直接全部录取报名学生。民办学校招生报名时间为2019年5月20至5月31日,招生入学具体事宜按《铜川市耀州区教育科技体育局关于做好2019年义务教育民办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铜耀教科体发[2019])98号文件执行。
5、报到时间
在我区义务教育学校已登记的适龄儿童少年,于8月30日至8月31日,由家长或监护人持《义务教育入学通知书》到指定学校办理入学报到手续。
6、延缓入学
因疾病、伤残需延缓入学或者休学的的适龄儿童、少年,由其家长或法定监护人提出申请(附县级以上医院出具的诊断证明),报区教科体局核准,办理暂缓入学或休学手续。不得擅自以在家学习替代国家统一实施的义务教育。
7、建立学籍
学生学籍实行以区县为主,市教育局监管的管理办法。所有小学、初中新生入学注册后,学校将接收新生情况及时上报区教科体局,经审批后,按照规范要求统一为新生建立电子学籍档案。各校要严格按照教育部《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中“一人一籍,籍随人走”的要求强化管理,要及时在电子学籍管理系统录入学生信息,遏制学生无序流动。
8、学生转学
学生入学后一般不得随意转学,但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准予转学:家长工作调动、家庭住址迁移,或因其它特殊原因不能在原所在学校就读者。学生转学时需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各校要严格审核程序,在学生转入时将证明材料上传电子学籍管理系统,经教科体局审批同意后,方可转入。
六、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各义务教育学校要充分认识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重要性,认真学习领会省、市教育行政部门关于义务教育招生入学的相关规定,切实加强领导,校长负总责,精心组织、加大宣传。同时,要落实招生工作安全稳定责任,切实加强矛盾排查和风险化解工作,完善应急预案,健全应急机制,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置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确保2019年招生入学工作平稳有序。
2、严肃工作纪律。各校要切实做到“十个严禁”。 严禁无计划、超计划组织招生,招生结束后,学校不得擅自招收已被其他学校录取的学生。严禁自行组织或与社会培训机构联合组织以选拔生源为目的的各类考试,或采用社会培训机构自行组织的各类考试结果。严禁提前组织招生,变相“掐尖”选生源。严禁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混合招生、混合编班。严禁以物质奖励、虚假宣传等不正当手段招揽、争抢生源。严禁借招生入学工作收取或变相收取与入学挂钩的赞助费。严禁以各类竞赛证书、奥数等学科竞赛成绩或考级证明等作为招生依据;义务教育学校不得组织特长生招生。严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设立任何名义的重点班、快慢班等。严禁各中小学对学生进行成绩排名,宣传升学率。严禁出现人籍分离、空挂学籍、学籍造假等现象,不得为违规跨区域招收的学生和违规转学学生办理学籍转接。
3、规范收费行为。对城乡义务教育学生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补助生活费。民办学校要严格执行物价部门批准的收费标准,不得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准,严禁跨学期收费。
任何学校不得以任何名目收取政策规定项目和标准以外的费用。
4、强化监督问责。各义务教育学校在招生入学期间要通过多种形式及时主动向社会公开招生信息,建立健全监督举报制度,完善各个工作环节的办事程序,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设群众来信来访接待室、举报箱等,主动广泛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监督。区教科体局将进行全程监督,对违反“十严禁”的单位和责任人,严肃问责追责。
5、加强政策宣传。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是一项法规性严、政策性强、管理要求高的重大民生工作,关乎千家万户的利益,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各义务教育学校要通过公告、宣传单、讲座、媒体、网络等多种方式,加强对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政策的解读和宣传,引导社会舆论,服务家长和学生。大力宣传“家门口的好学校”,引导家长和学生就近入学。要不断增强招生入学工作的透明度,彰显招生改革的公信度,努力营造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良好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6、全力消除大班额。义务教育学校要严格落实均衡编班规定,严格控制大班额,合理调控、按计划招生。通过挖潜、扩班、分流、控制大班额转学等形式,全力消除大班额,起始年级班额不得超过56人,确保到2020年区域内基本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
(二三里编辑 FY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