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08 18:31:08 | 浏览:303
以产业发展带动乡村振兴,激发蓬勃创业热情。近年来,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示范引领作用显著的产业带动周边村民发家致富,持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然而立足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为群众奏响幸福生活的主旋律,助力乡村振兴新活力。
苗木产业助推“果业”迈上新台阶
铜川太初纳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位于宜君县云梦乡刘家埝村,于2021年2月由铜川市农业农村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简称“市农投公司”)投资建设。主要以新砧木、新品种繁育技术研发,工厂化快速扩繁,果树试验示范、设施栽培,建立数字农业、实现人工智能以及果品、苗木保鲜冷链等为建设内容。
目前,园区占地面积801亩,建成连拱温室大棚53座。于2021年3月开始实施苹果育苗,完成苹果育苗74.1万株,其中已入库休眠成品苗11.6万株;同年11月开始实施樱桃栽植,完成45座大棚樱桃栽植,共计3600株。据悉,2022年3月开始实施苹果、樱桃育苗,完成苹果青砧栽植80万株,樱桃吉塞拉6号栽植3万株,吊干杏栽植715株,樱桃树栽植5310株。其次,芽苗嫁接约50万株,预计当年成品苗出圃量约40万株。另外,园区配套建设贮存能力2000吨的果品苗木气调保鲜库及相关配套设施,解决果品苗木保鲜贮存问题。在此基础上,公司与村集体组织紧密合作,增强农村基层收入的同时,有力引领村集体经济发展,助推乡村振兴全面开展。
与此同时,该项目发展也带动了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除土地流转收入以外,每年的劳务收入人均达到2万元以上,更为重要的培养了一大批掌握果树实用技术的新型农民人才,从而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新路径,为推动乡村振兴提供动力引擎。
小小“中药材”点亮新名片
被誉为秦岭以北最大的一叶“绿肺”陕西宜君,境内气候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中药材资源十分丰富,是“道地中药”种植的优生区。
今年以来,宜君县围绕“一个中心、五个平台”,通过企业+合作社、合作社(经济联合社)+农户、家庭农场、大户的集群化发展模式,逐渐形成了“政府推动、市场拉动、龙头带动、创新驱动、社会联动”的中药材产业发展局面,有效推动“中医药+旅游+康养”产业体系融合发展,建成了28家孙思邈中医堂。截至目前,全县种植党参、连翘、黄芩等道地中药材9.57万亩,同时建立中药材产业链服务基地。全县中医药企业36家(其中中医药加工企业8家),专业合作组织104家,中医药产值达15亿元。
位于宜君县城至彭镇路两侧的智慧数字农业示范区,占地面积576亩。于2021年3月开始建设,5月投入生产运营。主要以中药材标准化栽培种植、粮药套种技术示范为主,引进天士力天丹一号(丹参)、华润三九金银花等中药材品种,配套实施农田喷灌设施,数字网络智能监测系统,实现了中药材高标准、规模化、全流程、智慧化种植管理,打造了全省数字农业示范样板。
据了解, 2021年,实现生产经营及其它收入50.02万元,带动11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解决周边群众就业60余人,人均收入8000余元。2022年1至7月份以来,采收丹参44000斤,收入9.023万元;先后采摘金银花480公斤,价值5.6万元。
“有机肥”推动绿色农业循环发展
为认真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实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宜君县黄埔寨村村集体经济组织成立了村办企业久久丰生物有机肥厂,巧妙地将污染环境的化工厂转化为“绿色工厂”,在实现农业废弃物变废为宝、变害为利,促进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转变发挥重要作用,努力打造绿色循环经济产业链,实现高质量发展。
目标已定,说干就干。宜君县黄埔寨村久久丰有机肥厂占地5337.33平方米,计划投入资金260万元,建成肥料发酵间4个彩钢结构1500平方米、原料堆放场1500平方米、成品库房1000平方米,道路、场地、院落硬化1500平方米,生活、管理用房337平方米,安装有机肥流水生产线设备各一套。2022年5月正式投产运营,经过多方筹措资金,目前已向有机肥厂投资320余万元,在生产经营上,久久丰生物有机肥厂采用生物有机肥525标准,以求提升产品品质与价格,努力达到生产方与消费者双赢的目标。
黄埔寨村党支部书记姜超恒介绍,通过再循环利用的模式,实现农业绿色发展高效循环利用,科学有效地处理并解决传统农业带来的环境影响,从而不断延伸农产品加工链和产品附加值,让农户真正受益,实现生物有机肥与种植、养殖链条互补,农业产业循环可持续发展。
如今,随着黄埔寨村种鸡养殖、有机肥生产、富硒玉米生态产业链闭合,不仅形成了村集体企业相互利用、相互依托、相互补充的新形态,也是棋盘镇农业产业现代化发展的板块之一,更是推进乡村振兴生态发展的重要“基石”,力争实现循环农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最大化。
记者:田亚南
编辑:王婉尔
福山福水福地,宜我宜他宜君。您是否还记得4月18日的那首刷爆了整个朋友圈的《宜君》吗?这首属于宜君人的歌曲,经过精心录制,今天以MV的形式全新展现给大家,愿它在这个炎热的夏季为您带来不一样视觉与听觉盛宴。朝着西北家的方向点燃手里的烟年轻的梦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夯实党在农村执政基础、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基层党组织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来抓,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提高村级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乡村振兴
宜君县抢抓机遇,谋势蓄势,积极推进文化和旅游业提质增效。立足优质农业资源、人文资源,坚持打生态牌、走绿色路,紧紧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关中城市群避暑康养先行区建设,以生态旅游的深度发展引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不断深化旅游
以产业发展带动乡村振兴,激发蓬勃创业热情。近年来,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示范引领作用显著的产业带动周边村民发家致富,持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然而立足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为群众奏响幸福生活的主旋律,助力乡村振兴新活力。苗木产业助推“果业”迈上新台阶
秋日里的甜,从一颗猕猴桃开始。 泰山区省庄镇亓家滩村猕猴桃又到了采摘的好时节,猕猴桃挂满枝头,一片丰收景象。在猕猴桃果园,游客们拿着小桶尽情采摘、品尝,享受丰收乐趣的同时,还可以听潺潺流水,观巍巍泰山,享自然风光。近年来,省庄镇依托猕
齐鲁网德州9月2日讯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牛鼻子,禹城市通过流程再造和对土地等生产要素资源的优化整合,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眼下,德州禹城伦镇投资打造现代化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即将投用。现代牧场可饲养奶牛1.7万头,奶牛粪污可以进行厌氧发酵和发电,废
溪山胜境景区西部网讯(记者 鲁鹏飞)碧绿的草坪,葱郁的树木,流水潺潺,鸟鸣啁啾,薄雾缭绕……清晨的铜川照金秀房沟宛如一幅现代版《溪山行旅图》。而谁能想到,这样一幅青山绿水的山水画卷前身却是煤矿矿区。从矿区变身旅游区,昔日的煤矿工人做旅游,从
来源:人民网 原创稿人民网宿州4月28日电 (董童)4月28日,砀山迈瑞医疗科技产业园开工仪式在安徽省砀山县顺利举行。宿州市委书记杨军,宿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任东,宿州市政府驻广东办事处主任贾爱玲、砀山县委书记唐明,县委副书记、县长秦晓明
齐鲁网·闪电新闻7月18日讯 疫情当下,公众对健康的重视显著增强,提升免疫力成为急剧增长的社会需求。新需求催生新供给,新供给创造新需求。泰安依托“养老泰安、养生泰山”资源优势,抢抓后疫情时代产业机遇,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大力发展免疫力经济。泰安
关中北上,宜君在望。这里是关中通往陕北的天桥,这里是盛唐帝王避暑圣地,中国避暑城——宜君。宜君历史悠久,文化璀璨。有公元前7000多年的仰韶文化遗迹。公元前2600年,宜君与北邻黄陵县同为人文初祖轩辕氏活动区域的桥国,处于黄帝文化圈的中心地
风是大自然对宜君的一份优厚馈赠,宜君的夏天就格外的凉爽。别处的城市,或居平原之上,或处川道之中,遇到酷暑,白天是巨大的吸热器,晚上是巨大的散热器,即便有风,也发了高烧。难熬的夏日,有多少人燥热窒闷,坐卧不宁,深夜难眠,做梦都想寻觅凉爽之地。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宜君县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坚持高质量发展理念和“134”发展思路,全力推进“四大行动”,着力稳住经济大盘,持续改善民生,提升治理效能
夏季的宜君,天蓝云淡,芒种已过,已进入一年中最佳避暑季,让你领略渭北高原绿色明珠的别样体验。近年来,宜君县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结合自然资源优势,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绘就了宜君“绿色”发展底色,布局了“生态 ”发展格局,形
来源:【新华日报】近年来,在中央和苏陕两省部署要求下,盐城市大丰区、陕西省宜君县结对帮扶,成立大丰区对口帮扶宜君县工作组。工作组充分利用江苏文旅系统的资源优势,多次邀请旅游专家,在宜君举办旅游产业转型提升专题培训,协助编制《宜君县“十四五”
每天早晨,在宜君的休闲文化广场上,都能看到这样一幅画面:一位神采奕奕的老人搀扶着一名女孩在缓慢地行走,虽然锻炼的过程很艰难,但是爷爷的眼睛里还是写满了希望。这位爷爷名叫杨三让,今年已经77岁了,被搀扶的女孩是他的孙女,今年16岁。16岁的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