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08 18:26:02 | 浏览:414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宜君县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坚持高质量发展理念和“134”发展思路,全力推进“四大行动”,着力稳住经济大盘,持续改善民生,提升治理效能,实现县域经济平稳高质增长和社会全面进步。
截至2021年底,全县实现生产总值42.74亿元,同比增长8.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99亿元,同比增长6.8%;第二产业增加值16.20亿元,同比增长12.1%;第三产业增加值18.55亿元,同比增长6.9%。总量分别是2012年的2倍、1.5倍、1.5倍、3.8倍;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24.9:52.0:23.1调整为18.7:37.9:43.4,总体呈现一产保持稳定增长、二产结构趋于优化、三产明显上升的态势,产业发展质量持续提升。
农业结构转型提质,现代农业健康发展
十八大以来,宜君县按照“打绿色牌,走绿色路”的总体思路。大力实施“十百千”工程,全力推进“现代果业、生态高效畜牧业、设施农业”三大产业集群建设,扎实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现代化农业产业布局初步形成。
截止2021年底,全县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到8.44亿元,同比增长6.6%,十年间年均增长4.9%;新栽植山地苹果1.38万亩,新建千亩以上县级示范园2个、百亩以上镇级示范园10个、50亩以上村级示范园50个,苹果面积达到13万亩;核桃综合管理3.71万亩;种植蔬菜6500亩,生产食用菌270万袋,累计发展道地中药材9.57万亩、野生中药材面积20万亩。实施高标准万头育肥猪场、千头种猪基地、千头肉牛养殖场、万只肉羊养殖基地等建设项目,累计生猪存栏4.98万头,出栏5.5万头;肉羊存栏1.84万只,出栏0.78万只;肉牛存栏0.297万头,出栏0.13万头;肉兔存栏7.1万只,出栏25.3万只。先后引进和培育了陕果集团、新希望集团、哈妹兔业、本草堂中药材种植、宇谷养殖、绿川农业等一批现代农业企业,现代农业发展思路进一步明确。
优化工业产能层级,助力新能源产业持续升级
十八大以来,宜君县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以转变方式、构造集群、提升竞争力为重点,从淘汰落后产能、打造绿色环保新能源工业入手,以资源优势为依托,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不断巩固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华能风电、中石化油气开发、峡光、天兴光伏领跑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先后落地。同时引进飘安集团、秦酒酒业、康庄食品、中药饮片趁鲜切制厂、穗康生物萃取等一批企业,使全县工业经济结构不断得到优化,工业发展扩能增效进入新层级。
2021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35.88亿元,同比增长25.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5%,十年间年均增长13.3%;一套表在库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9家,较2012年新增3家,其中现代医药、绿色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到了规上工业企业总量的二分之一,已经成为工业经济持续增长的新引擎。
2021年全县区域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生产白酒515千升,医药122.62吨,新能源发电9.44亿千瓦时,生产原煤228.96万吨、洗煤151.7万吨,工业经济以基础能源和传统制造业为基础,以生物科技、绿色能源为引领的新型产业格局初步形成。
固定资产投资高质量运行,项目建设成果显著
十八大以来,宜君县坚持以重大项目驱动社会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思路不动摇,谋划引进的一大批打基础、利长远、增后劲的重大项目先后落地实施,有力地促进了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由高速到高质量增长的转型。
2012年至2021年宜君县十年期间年均增长19.36%。从产业投资方向来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同比增长23.6%;第二产业完成投资同比下降61.8%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同比增长52.2%,成为拉动全县投资增长的主要因素;分行业看:高技术产业同比增长109.7%,制造业同比增长2.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同比增长140.3%、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同比增长158.3%、采矿业同比增长54.2%;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县境内注册企业)同比下降3.7%,销售面积同比增长336.8%。
商贸服务业态势稳定,产业结构升级趋势可观
十八大以来,宜君县坚持围绕做强、做靚避暑康养产业,持续推进全域旅游品牌建设,使得商贸服务业在区位优势不明显、消费市场规模不大等不利环境下保持了稳定发展态势。
2021年,全县服务业增加值累计实现18.55亿元,同比增长6.9%,十年期间年均增长9.4%;占GDP比重为43.4%,拉动GDP增长3.3个百分点,对GDP的贡献率达17.9%;其中,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1.91亿元,金融业实现增加值1.28亿元,分别占服务业比重为10.3%和6.9%。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8家,较2012年增加7家,实现营业收入1.4亿元,同比降低2.34%,其中其他营利性服务业企业4家,实现营业收入0.71亿元,同比增长7.5%。
2021年,全县共有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企业32家,较2012年增加19家;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8.53亿元,同比增长12.9%,十年期间年均增长10.2%;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3.54亿元,同比增长13.4%,占社零总额41.5%。
2022年,宜君县将继续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夯实“六稳”基础,守住“六保”底线,盯紧目标任务,持续补齐发展短板,将“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全面向好”贯彻到经济工作的方方面面,全力推进全县经济积势蓄能、换挡提质,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来源:宜君县统计局
编辑:王婉尔
6月7日下午,坡头区举办2022年第二季度政企面对面座谈会,邀请企业界代表和各有关部门共同分析当前企业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商讨企业加快发展的良策,努力促进坡头区企业高质量发展。区委书记陈景泰出席座谈会并讲话,区委副书记、区长黄哲辉主持座
“三区四基地”领航高质量发展走前列 ——中站区委书记董红倜访谈录中站区委书记董红倜。核心提示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如何把徐州、扬州经验转化为发展动力?中站区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发展信心,突出科学谋划,强化战略支撑,实干苦干巧干,推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据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消息,近日,有网友留言称:“从安徽省城镇体系规划(2011-2030)来看,皖北地区的淮北和宿州是作为一个发展整体来进行规划的城市组群,其实这比较符合淮北和宿州未来的发展趋势。目前,两市的发展在行
济莱行政区划调整后,济泰融合发展开始提上新的战略高度。继《泰安市城乡一体空间发展战略规划》提出“济泰共建大省会,打造成为省会城市群的先行发展区”后,近日山东省政府批复的《新泰市城市总体规划(2018—2035年)》中,提出南北贯穿市域两条发
盛夏时节,肥乡区重点项目建设热度升腾,高质量发展脉动强劲。今年以来,该区明确“一城提升、两翼突破、全域振兴”发展战略,加快培育主导产业集群,以项目引领高质量发展,以项目推动转型升级,奋力抓投资、上项目、稳增长、促发展,重点项目建设取得明显成
来源:【渭南日报】本报讯(记者 李亚晓 通讯员 张育娜)9月15日记者从临渭区了解到,今年以来,临渭区始终坚持“项目为王”理念,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和要素保障,聚焦项目推进过程中的难点和堵点问题,精准分析研判,加强协同调度,推动全区建设项目有序
南都讯 记者钟丽婷 通讯员机场宣因新白广城际轨道T1站第三期施工需要,8月8日9时起,白云机场1号航站楼A到达区机场大道东部分路段行车线路将有调整。社会车辆通道将整体向东侧迁移,车道数维持3条不变,最右侧保留一条大巴专用道和一条出租车专用道
“新白广城际轨道”是增城新塘经白云机场至广州北站项目简称,是穗莞深城际客运主轴的北段、珠三角地区城际轨道交通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点位于增城新塘站,途径白云机场,抵达花都广州北站,全长77.573公里,设计时速160公里/小时。白云机场T1
因新白广城际轨道T1站第三期施工需要,今日9时起,白云机场1号航站楼A到达区机场大道东部分路段行车线路将有调整:社会车辆通道将整体向东侧迁移,最右侧保留一条大巴专用道和一条出租车专用道。此次调整,旅客和车主出行基本不受影响。新白广城际轨道T
T1航站楼A、B到达区社会车辆接客通道关闭首日,白云机场总体运行平稳有序,但也有旅客对此不太习惯。机场方面呼吁给予更多的理解支持和配合。今天(11月30日)零时起,因新白广城际轨道机场段T1站施工需要,T1航站楼A、B到达区社会车辆接客通道